6月16日,清華大學電子能譜實驗室及電子顯微鏡實驗室被科技部正式批準為國家大型科學儀器中心。其中,以納米掃描俄歇系統為核心儀器,依托清華建設的能譜中心正式命名為北京電子能譜中心;以300kV配有物鏡球差矯正器的場發射槍分析型透射電子顯微鏡為核心、依托清華建設的電子顯微鏡中心正式命名為北京電子顯微鏡中心。 國家大型科學儀器中心是以大型或超大型科學儀器為核心組建的開放性的研究、服務單位,是該類儀器高水平的應用研究中心、人員培訓中心和具有權威性的分析測試服務中心。1998年國家科技部發布了《國家大型科學儀器中心管理暫行辦法》,并陸續建設了北京質譜中心、北京核磁共振儀器中心、西安加速器質譜中心等13個***儀器中心。這些中心的建設,對國家科研平臺建設、資源共享及科技**都起了很好的推動作用。
按照《國家大型科學儀器中心管理暫行辦法》的規定,儀器中心的建立,應依托在有條件的大學、研究所或其他單位,一般不單獨新建。因此,只有具備了很好的學術、技術、儀器條件,并且在相關學術領域享有聲譽的實驗室才有可能向科技部申請并被選擇為***儀器中心依托單位。清華大學在材料的結構、表面分析方面有很好的條件,電鏡、能譜、X射線衍射等儀器平臺具有很高水平。自2000年以來,清華大學一直積極爭取在校內設立***電鏡中心、能譜中心、X射線衍射儀等儀器中心。電鏡中心和能譜中心的正式命名,標志著這項工作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目前,國內13個儀器中心中有3個設在高校,分別是北京核磁共振儀器中心(北大)、北京電子能譜中心(清華)和北京電子顯微鏡中心(清華)。
北京電子能譜中心由科技部和清華大學共同出資購置PHI 700納米掃描俄歇微探針系統和PHI Quantera掃描成像X射線光電子能譜儀各一臺,與校分析中心原有的俄歇能譜儀、電子能譜儀共同組成北京電子能譜中心,是國內儀器水平、分析測試水平*高的電子能譜中心之一,能夠為材料表面分析和相關的分析測試技術研究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該中心2003年3月開始籌建,2005年3月儀器安裝,5月開始運行。12月通過國家技術監督局國家實驗室計量認證復審,實驗室能力及產品質量檢驗符合GB/T15481-2000的要求,能夠向社會提供公正、科學、準確的數據和上等的服務。2006年9月“中心”通過了由ISO/TCL國際標準委員會舉辦的第五次俄歇電子能譜“柵網法”國際標準比對實驗能力驗證,這是中國表面分析實驗室**參加的國際***別的比對,標志著中心實驗室能力驗證工作水平已達到了******。2006年12月,北京電子能譜中心(籌)領導小組、管理委員會和技術委員會正式成立,薛其坤院士擔任中心主任。
北京電子顯微鏡中心由科技部和北京市科委、清華大學共同出資,購置一臺高點分辨、高空間分辨、高能量分辨的透射電子顯微鏡,與學校電鏡室原有的6臺電子顯微鏡和各類制樣設備一起共同組成北京電子顯微鏡中心。新購電鏡到位后,北京電子顯微鏡中心將成為國內*高水平的電子顯微鏡實驗室,使我校材料學科的條件水平得到新的提高,并為我國材料科學領域的科學研究、技術研發和人才培養發揮更大的作用。
該中心于2006年3月開始籌建,并將于今年8月開始運行。2006年12月,北京電子顯微鏡中心(籌)領導小組、管理委員會和技術委員會正式成立,朱靜院士擔任中心主任。
這兩個國家大型科學儀器中心在清華得到正式命名之后,能夠進一步提高“中心”所在實驗室的學術聲望,更好地開展分析測試服務和學術交流,并在國家的支持下不斷發展,同時也將促進清華相關學科的發展。